2025年盛夏,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百余名青年学子,组成8支充满活力的实践团队,以“两高四着力 青春勇担当”为主题,奔赴天中大地广袤乡村,扎根基层一线,聚焦优秀文化传承、理论普及宣讲、文化艺术服务、发展成就观察等多元项目,学以致用,躬身实践,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热土,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振兴,在天中大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一、追寻红色足迹,筑牢信仰根基
校团委“弦歌振兴 星火竹沟”实践团与应用技术学院“薪火乡传”实践队走进确山竹沟革命圣地,在革命纪念馆、旧址群中沉浸式追忆峥嵘岁月,体悟先烈精神,汲取信仰力量,让红色基因深植心田。


艺术学院“艺青禾”实践团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将课堂搬至田间地头,寻访慰问老党员,聆听先辈们口述奋斗史,在鲜活故事中汲取养分,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二、传承文化薪火,启迪童心智慧
以“非遗传承”为主线,学前教育学院“豫见天中,童承古韵”实践团探访了“千年古县”“中国重阳文化发源地”的上蔡县,登临蔡明园望河楼,深度体验重阳文化精髓,探索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创新融合路径;在上蔡杨集戚氏毛笔工坊,实践团对话老匠人,将非遗蕴含的专注、严谨精神,转化为幼儿教育的趣味活动与启蒙项目,在实践中,实践团成员认识到,非遗传承是一场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创造性相遇,是滋养童心的宝贵源泉。

“锦穗童心非遗行”实践团队走进汝南,解密省级非遗麦草画。在袁月英麦草画有限公司,亲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感受非遗匠人的执着坚守。

三、守护童心成长,传递青春温暖
校团委“知识润乡,情暖童心”支教实践团与基础教育学院“风过青禾·共耕希望”实践队分赴上蔡县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林堂乡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射桥镇马庄学校,志愿者们不仅为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物资,更创新设立“护学岗”保障校园安全,通过励志故事分享会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追梦勇气。

艺术学院"艺青禾"实践团聚焦乡村美育发展,开设"七彩童梦"公益美术课堂,通过简笔画基础教学、石膏娃娃创意涂鸦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为50余名孩子打开艺术之门。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的一幅幅艺术作品,既展现了艺术教育的成果,也播撒下美的种子。

四、搭建乡野舞台,艺术点亮生活
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将高雅艺术送到田间地头,艺术学院"艺青禾"实践团深入基层,在多个乡中心广场开展"艺术下乡"系列文艺汇演活动。汇演中,队员们倾情演绎,节目种类更是形式多样:活力四射的现代舞点燃现场热情,深情款款的经典红歌引发共鸣,台上台下的热情互动、其乐融融,成为夏日乡村最动人的风景。


五、深耕乡村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各学院实践团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从不同维度开展深入调研。校团委"知识润乡"支教团聚焦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问题,通过入户走访、膳食调查等方式收集一手数据,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营养改善对策报告。

基础教育学院"风过青禾·共耕希望"实践团以"农村就业与乡村发展"为主题,在平舆县开展劳动力结构与就业创业现状调研,通过200份问卷和30余次深度访谈,系统分析当地就业困境与发展机遇。

应用技术学院"薪火乡传"实践队创新调研方式,在红星广场开展"好人文化"认知调研,收集有效问卷200余份,深入挖掘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

艺术学院"艺青禾"实践团则通过走访传统村落、访谈非遗传承人,系统记录乡村文化现状,为文化振兴提供鲜活案例。

六、见证产业新貌,解码致富路径
“弦歌振兴 星火竹沟”实践团探访建设中的提琴文化产业园和小王庄“提琴之村”,聆听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会长王金堂会长将西洋乐器扎根乡土、推向世界的创新奋斗历程;走访黄石头庄“本刚家”农家乐,感受其自主创业的拼搏精神;调研竹沟生态羊产业园,了解其“供种+技术+回收”全链条模式及“羊-肥-粮”生态链,湖羊成为乡亲们的“致富金钥匙”;参观新美润香菇基地,了解菌菇种植全流程;置身芍药花海,见证竹沟镇农旅融合与特色种植绘就的“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画卷。






躬身乡土,方知使命在肩;知行合一,更显青春本色。2025年暑期,驻马店幼专学子以青春激昂为帆,以青春热忱为桨,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留下了坚实而温暖的足迹。此次深入基层的“三下乡”实践,不仅是一场生动的国情社情体验与专业认知淬炼,更是一次深刻的价值塑造与责任担当的洗礼。学子们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深深镌刻在天中大地上,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画卷增添青春力量。未来,驻马店幼专学子将继续怀揣这份赤诚与智慧,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