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教学部系列活动之探寻中华之根 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

发布日期:2025-09-19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18日晚,根学校社会科学普及周实施方案要求,科学与人文教学部系列活动之探寻中华之根-中原文化的魅力讲座正式拉开帷幕。教学部全体管理人员、部分教师和儿童教育与发展学院320多名学生参加。讲座由语文教研室王瑞老师主讲,教研室主任郭逸文主持。

讲座伊始,王瑞老师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启话题:“大家知道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在哪里吗?”随后,她通过详实的数据指出,像李、王、张等占全国人口70%的大姓都起源于中原,强调了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称其为华夏文明的“根脉所系、魂魄所在”。


王瑞老师深入阐释了“中原”称谓的演变,从《诗经·小雅·吉日》中“瞻彼中原,其祁孔有”里“原野之中”的本义,到其逐渐成为特定地理区域的代称。她将中原文化定义为历代中原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礼制文化的综合体。

在物质文化方面,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彰显着商代青铜技术的巅峰;精神文化领域,《周易》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中原文化的核心内涵丰富多样,思想文化上,《易经》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深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家强调仁、礼,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宋代理学更是对后世伦理、教育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原文化具有独特的多元特性。它是“元文化”(根文化),《河图》《洛书》、仓颉造字、伏羲画八卦等都是其根文化的体现;它动态发展,内涵随时代变迁不断丰富;它具有多元性,既保持自身个性,又广泛汲取楚文化、秦文化等其他文化精华,还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动了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融合在传承与保护方面,王瑞老师强调,这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坚守,也需要创作者的巧思,更需要每一个人积极参与。

此次讲座让现场师生对中原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科学与人文教学部后续还将推出一系列精彩讲座,持续为师生带来丰富的文化盛宴,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