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2025年暑期“三下乡”活动纪实(三)——弦歌振兴路 星火映初心暨幼专学子深入竹沟镇开展产业调研活动

六月流火,青春如炬。2025年6月24日至25日,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团委“弦歌振兴 星火竹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确山县竹沟镇,以青年视角解码乡村振兴密码,在田野间、园区里书写行走的实践答卷。

聆听发展强音,触摸产业蓝图

实践首站,团队来到确山县竹沟镇政府。卓继承镇长热情而详实地为青年学子揭开了竹沟产业发展的壮丽画卷,重点阐述了精心培育的六大支柱产业:蜚声国际的小提琴制造、生机勃勃的湖羊繁育、品质卓越的确山香菇、优质烟叶原产区、潜力深厚的中药材种植以及独具特色的黑猪养殖。这六大产业如同强劲引擎,驱动着竹沟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稳步前行。图为卓镇长介绍产业规划。








踏访产业新园,憧憬文旅融合

紧随其后,实践团成员们实地探访了建设中的260亩提琴文化产业园。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承载着竹沟将传统提琴制造技艺融入现代文旅、打造地域亮丽名片的宏大构想。产业园的规划蓝图与勃勃生机,令同学们对竹沟未来的文旅融合发展充满期待与信心。

追寻红色足迹,汲取信仰力量

产业蓝图激荡人心,红色基因更需传承。怀着崇敬之情,实践团走进竹沟革命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青年学子们驻足于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图片前,凝神细看,深切缅怀革命先辈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竹沟所承载的“小延安”精神,如无声的春雨浸润着每一位队员的心灵,厚植了他们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的信念根基。图为参观竹沟革命纪念馆。

探访“提琴之都”,对话匠心传承

当日下午,实践团抵达享有“世界提琴之村”美誉的小王庄,参观了确山县人大代表、县提琴协会会长王金堂先生创立的竹沟提琴工坊。工坊内,木材的清香与专注的气息交织弥漫,匠人们手中流淌出的不仅是悦耳琴音,更是精益求精的执着与热爱。团队成员对王金堂会长进行了深入采访,聆听他将传统匠心与现代创新相结合,把小提琴这一高端“洋产业”扎根乡土,将竹沟提琴推向世界的奋斗历程,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迸发的蓬勃活力。图为探访提琴工坊。

品味农家烟火,感悟创业艰辛

实践团走访了驻马店海拔最高、风景如画的黄石头庄,探访由当地村民本刚大哥自主创办的“本刚家”农家乐。面对实践队员的真诚探访,本刚大哥毫无保留地分享起创业路上的风雨坎坷与收获甘甜。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初具规模,一砖一瓦、一餐一饭间凝聚的心血与汗水,让同学们真切触摸到基层百姓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勇毅前行的真实脉动,对“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图为走访农家乐。

解码羊业密钥,解锁生态循环

次日首站,实践团来到竹沟生态羊产业园。现代化羊舍鳞次栉比,羊鸣声声汇成产业乐章。刘厂长介绍,园区引入优质湖羊种源,凭借科学繁育、育肥技术,年出栏优质羊超2万头,年产值达2000万元,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还以“羊粪还田”为主构建“羊-肥-粮”生态链。“我们打造‘供种+技术+回收’全链条,带动村民合作养殖,湖羊就是乡亲们的‘致富金钥匙’。”刘厂长的话语掷地有声。

细察菇棚匠心,撑起致富金伞

在确山县新美润种植专业合作社香菇基地,菌棒车间与出菇棚内菌香四溢。技术人员详解菌种培育、菌棒制作到出菇管理全流程。同学们见证菇农精细管护的日常:监测温湿度、通风采菇,每个环节都凝结着心血。“一朵香菇背后,是这么多细致的付出!”队员感叹。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响“新美润香菇”品牌,让小香菇成为农户增收的“致富伞”。

漫步药香花海,绘就绿色图景

实践最后一站,队员们置身中药材芍药花海。虽已过盛花期,绿意连绵间点缀的芍药仍显绰约。芍药花可赏、根可入药,经济效益显著。竹沟镇借芍药发展农旅融合与特色种植,既守护生态,又拓宽增收路,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实践回响:星火弦歌砺青春

为期两天的“弦歌振兴 星火竹沟”深度实践,是一堂沉浸式的产业调研课,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思政洗礼。从政府规划到产业园区,从红色纪念馆到田间地头,同学们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用心灵感受这片热土的发展脉动。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悠扬的提琴声与羊群的欢鸣共谱产业新曲;红色基因与绿色产业交融——革命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匠心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从香菇种植到芍药花海,处处彰显着竹沟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产业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更需要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带着这份收获,同学们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让理想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绚丽绽放!

 

 

联系我们: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0396-3680311

地址:驻马店市盘龙山路2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