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校园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相聚学校演播厅,共同观看直播。观看结束后,学院教师心潮澎湃、倍受鼓舞,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学习感悟、交流心得体会,掀起了热议阅兵盛况的浓厚氛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 陈有良
这次阅兵仪式让我深受震撼、倍感自豪!天安门前的整齐方阵、先进装备与高昂士气,集中展现了国威和军威,也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当抗战老兵乘车敬礼、抗战英模部队方阵通过长安街时,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让我们更加坚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动力。今后,我将把阅兵激发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转化为组织工作与思政育人的具体行动,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李云亮
此次阅兵,受阅部队在党旗、国旗、军旗引领下列阵受阅,展示了军队听党指挥的信念,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确保人民军队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柱石。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等装备首次展示,体现我国军事科技飞速发展,是“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理念的体现,彰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也让我们坚信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人民军队能在未来战争中赢得主动。阅兵式上战旗方队、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分别体现抗战先烈功勋荣誉、新时代政治建军风貌和实战化联合编组,体现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备战打仗等要求。此次阅兵是对军队战斗力的全面检阅,也是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班严
观看九三阅兵,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从“落后就要挨打”到“和平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依靠自己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阅兵中先进装备与严整军容,正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与综合国力提升的有力证明。 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对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今后,我将把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讲清 “四个自信” 的历史逻辑与实践依据,阐明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引导学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作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 尹傲
九三阅兵是一堂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国家公开课。在天安门广场的 “沉浸式课堂”上,我看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谱系在当代展开,也看到中国以强大国防力量守护和平的坚定意志与制度能力。抗战老兵、英模部队与外军代表同场受阅,让历史真相成为世界公识,这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装备与体系的现代化跃升,彰显以实力护和平的中国逻辑。“和平”二字被反复强调,向全球传递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不变承诺。人民军队的严整风貌与科技自立自强成果,映照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激励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担当作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充分挖掘史料、运用史实,努力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让学生在 “国之大者”中找准人生坐标与行动方向。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 韩笑
2025年9月3日,举国同庆共同观看了大阅兵。九三阅兵是“历史记忆—国家实力—和平意志—青年担当”的四合一课堂,观看过程中我受到了三重触动。
一是历史之重:当抗战老兵敬礼、战旗方阵通过,山河破碎与不屈抗争如在眼前,必须以史实澄清、以法理捍卫,绝不容历史虚无主义。二是实力之基:现代化装备与作战体系集中亮相,证明“能战方能止战、强大才能护和平”。三是和平之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频强调“和平”,阅兵是实力宣示更是和平承诺——强大而不称霸、自信而负责任。
九三阅兵,既是致敬历史的庄重仪式,也是面向未来的和平宣示。我看到的不仅是军威国威,更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担当。装备与体系的进步,标注着“能战方能止战”的硬道理;而裁军30万与防御性国防政策,又昭示出“强大而不称霸”的价值取向 。这构成思政课最生动的教材:以史为鉴、以案说理、以行报国。作为思政教师,我将把“历史—实力—和平—担当”贯通为议题与案例,引导学生从情感共鸣走向理性认同、从认同走向行动,把爱国情转化为可量化的责任清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续写和平与发展的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 李菊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深感这是对历史的庄严回望、对和平的坚定守护、对复兴的豪迈宣示。阅兵场上,受阅方队的整齐步伐与先进装备,彰显的不仅是国防实力的跃升,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制度优势与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平”,让我们更加明确强大军力是维护和平的盾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可动摇。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把阅兵的“现场感”转化为教学的“获得感”,讲清“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道理,讲透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与使命担当,讲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同时,结合伟大抗战精神、爱国主义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激发他们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钱冲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我深感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铭记,更是面向未来的自信宣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阅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告慰先烈、捍卫和平、开创未来。中国抗战的胜利不仅属于中国,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立足岗位实际,我们要把阅兵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思政课的鲜活素材,讲清抗战的世界意义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引导学生自觉砥砺自我、增强使命担当,将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张崇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观看完今天的盛典,我内心激荡着难以平复的震撼与自豪。作为思政课教师,这份沉浸式的感动与震撼,将化为教学的澎湃动力。我将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把阅兵盛典传递的精神力量与伟大抗战精神深度融合,融入课程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教学中,既以理论阐释锚定历史深度,解读抗战精神穿越时空的时代内涵;又以价值引领激活时代共鸣,用鲜活的历史案例与阅兵现场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在历史回响中触摸民族力量、在时代坐标中汲取奋进动能。更要将这份观礼时的心灵触动,转化为引导学生成长的自觉行动,让青年在铭记历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感悟强盛中增强使命担当,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这一代人的奋进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张志勇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今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为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先烈们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之魂,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震撼人心。这段历史不仅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作为思政教师,我深感肩负传承历史、铸魂育人的重任。我将努力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学:一是讲好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课堂让英雄事迹可感可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是引导学生思考时代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三是创新形式,通过社会实践、红色研学等,让思政课“活”起来,助力学生成长为有骨气、有底气、有志气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