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热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二期)

发布者:  时间:2025-09-05 13:51:14  浏览: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王瑞莹

铁流滚滚,战鹰翱翔,天安门前的铿锵步伐踏响了民族复兴的强音。此次阅兵展示的国产现役主战装备,100%由中国自主研发,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跃进步。这与抗战时期我军的“万国牌”装备形成鲜明对比,生动诠释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作为思政教师,我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这背后体现的道路和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让他们在未来的风雨中,始终记得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徐倩

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受教育和启发。讲话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而深刻的思想资源,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必须扎根历史,方能引导学生在铭记苦难辉煌中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把讲话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深入解读抗战历史,指引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感悟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立强国之志,践报国之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李希燕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九三大阅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备受关注,小小的照相馆定格下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与抗争交织的历史。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动员、组织、依靠各族儿女,以血肉之躯共筑新的长城,中华民族于焦土之上浴火重生。中国人民历经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彻底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要认真思考“我们是如何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我们享受着和平年代带来的便利与机遇,岂能忘记肩上的责任?”先辈已为我们打下坚实基础,时代的接力棒如今就在我们手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9月3日,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臧慧颖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先烈们以血肉之躯铸就民族之魂,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震撼人心。

作为青年思政教师,我深感肩负传承历史、铸魂育人的重任。我将努力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学:一是讲好历史故事,通过沉浸式课堂让英雄事迹可感可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二是引导学生思考时代责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三是创新形式,通过社会实践、红色研学等,让思政课“活”起来,助力学生成长为有骨气、有底气、有志气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张文倩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身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让讲话精神如盐入水,融进高校思政课。把党领导下的抗战史诗、英雄群像和制胜韬略,变为最鲜活的教学案例,把家国情怀写进青年心底。九三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与担当。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激励莘莘学子把个人梦想嵌入民族复兴的恢弘长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温重阳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传承和大力弘扬。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帮助青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厚植爱国情怀,增进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当代青年学生以英雄先烈为榜样,将报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磨炼自我,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李洋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观看检阅部队,令人心潮澎湃。伟大抗战精神是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与个人教学规划,把抗战精神融入课程,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抗战纪录片、影视片段,讲述先辈们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让学生直观感受先辈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深刻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抗战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鼓励学生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